花火節七美場 同步開放參觀七美燈塔

●七美鄉公所舉辦花火活動時,也開放七美燈塔讓民眾入內參觀。(鄉公所提供)

 (記者宋國正報導)國際花火節七美場活動24日熱鬧登場,為讓前往欣賞遊客了解擁有84年歷史,由日本人在臺灣所設的最後1座七美燈塔,特同步於24、25開放給民眾入內參觀,也難得欣賞到塔內鐵樹開花的奇景。

 七美燈塔又稱「南滬燈塔」,位於七美最南端的岬角崖頂,西元1939年日本人為導引漁民往返「南淺漁場」捕魚興建,亦是日本人在臺建造的最後1座燈塔,塔身為白色鋼筋混凝土結構,塔高8.3公尺,燈高(指海水高潮位到燈中心的距離)40.8公尺,光力8.00燭光,每3秒閃光1次、光程19英里。民國78年,燈塔基座旁邊增建宿舍和倉庫,並派人駐守,是澎湖群島最南端的1座燈塔。燈塔周圍一脈相連的草原,羊群漫步其間,海天一色美景盡收眼底。

 七美鄉鄉長呂啟俊表示,七美燈塔舊稱大嶼燈塔,係七美西南方的南淺漁場,是巴士海峽黑潮與渤海暖流交會地,大批洄游魚類及底棲魚類群集。日治時期因來往船隻甚多,因此,日本人就在七美(舊稱大嶼)設置了這座大嶼燈塔。

 接著表示,這座燈塔晝夜都有其功效,白天燈塔呈白色建物,是鮮明的航海標識物,很多船長皆觀燈塔測流水,就會知道捕魚的地方。晚間因大海夜色黯淡,船長看燈塔就不用進艙看GPS,只在船外作業,就知道避開暗礁避免發生觸礁危險。因此,目前每艘船上雖都有先進的導航儀器,但這座塔仍然具有船隻定位的功能。

 除了欣賞花火和景點之外,塔內10多年才開1次花的鐵樹,今年也陸陸續續開出花朵,歡迎遊客和來自本島的民眾不要錯過時機,相約一起進入燈塔園區欣賞鐵樹開花的奇景。
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