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金森氏症新研究 脊髓植入電極讓患者恢復行走

●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馬克(中)在脊髓植入電極後,終於能夠再次行走。(擷自中央社)

 (中央社報導)研究人員日前表示,1名巴金森氏症(Parkinson's Disease)晚期患者在脊髓植入電極後,終於能夠再次行走,幾乎與正常人無異。

 法新社、路透社報導,瑞士研究人員先前也取得類似的突破性進展,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,如今又有了新的成果。

 英國巴金森氏症防治協會(Parkinson's UK)研究主任戴克斯特(David Dexter)表示:「這可能是1項具顛覆性的技術,有助巴金森氏症晚期患者恢復活動。」他強調這是侵入性手術,還需要更多研究。

 馬克(Marc)是1名住在法國的62歲巴金森氏症患者,罹患這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已有大約30年。他與90%以上晚期患者一樣有嚴重的行走困難。

 馬克告訴法新社,所謂的「步態凍僵」尤其「可怕」,患者會暫時無法移動,有跌倒的危險。馬克說:「如果遇到障礙物,或是有人突然從面前經過,患者就會開始「凍僵」並摔倒。」馬克要求記者不要透露他的姓氏。

 目前對於巴金森氏症仍有許多未知之處,使得治療變得困難,而這些症狀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,有時會讓他們只能臥床或坐在輪椅上。

 當在瑞士接受手術的機會來臨時,馬克趕緊把握機會。他說:「現在我可以從1個地方走到另1處,不用擔心如何才能到達目的地。我可以自己去散步,可以出門購物,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。」

 外科醫師布羅克 Jocelyne Bloch)和神經科學家庫爾蒂納(Gregoire Courtine)領導的瑞士團隊在馬克脊髓關鍵點植入複雜的電極系統,稱為「神經義肢」。2人先前曾採用脊髓植入物來協助截癱患者重新行走。

 最新研究大致遵循相同原理,研究結果刊登在「自然醫學雜誌」(Nature Medicine)。

熱門推薦